${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健康频道>>动态热点
宝宝脱肛别慌!做好这几点,多数能自愈

2025-07-22 14:56:23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在儿科门诊中,直肠脱垂(俗称脱肛)的小患者越来越常见。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排便后肛门有红色肿物脱出,难免焦虑不已。其实,小儿脱肛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干预,大多能随着生长发育自行痊愈。但如果忽视不管,可能延续到成年,增加治疗难度,家长们可得上点心!

为什么孩子容易脱肛?

小儿脱肛和他们的身体发育特点密切相关:孩子肛门直肠周围组织还没发育成熟,盆底肌肉、肛门括约肌比较薄弱,就像“支撑力不足”的小架子,容易在某些诱因下出现直肠脱出。

哪些情况会诱发脱肛呢?

腹泻或便秘是常见“导火索”:孩子因着凉,消化不良引发腹泻或喝水少、不爱吃蔬菜导致便秘,频繁排便或排便用力时,都可能诱发脱肛。

体质虚弱也会“推波助澜”:脾胃功能差、营养不良的孩子,身体底子弱,肌肉支撑力不足,更易出现脱肛。

不良排便习惯:比如排便时贪玩、久蹲(超过5分钟),或排便不规律,都会增加脱肛风险。

做好这几点,预防脱肛很关键

小儿脱肛的核心是“防大于治”,家长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避免诱发因素

注意给孩子保暖,预防腹泻;多喝水、多吃蔬菜(比如西兰花、菠菜等),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

2.强健体质是基础

脾胃弱的孩子要注重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如鸡蛋、瘦肉等)和维生素的摄入,身体结实,肌肉更有力量。

3.从小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半岁左右的宝宝会坐后,就可以每天定时让他坐便盆(每次3-5分钟),培养排便反射;等会走路后,就能自主规律排便(建议1-2天一次)。排便时别让孩子玩玩具分心,避免久蹲。

已经脱肛了,这样处理更稳妥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脱肛,家长别慌乱,做好这些局部护理能帮上忙:

排便后及时复位:若脱出物不能自行缩回,让孩子俯卧,家长手指涂凡士林,从脱出物中心慢慢推回肛门内;复位困难时,赶紧找医生处理。

调整排便姿势:孩子坐便盆时,脚下垫个小凳子,减轻肛门压力;排便后用温水坐浴,放松肛门周围肌肉。

辅助锻炼:每天帮孩子做提肛运动(像忍大便一样收缩肛门),增强括约肌力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丁字形吊带辅助固定肛门。

配合调理:在医生建议下,通过针灸、服用调理中气的药物,帮助改善体质。

多数孩子能自愈,别盲目手术

家长们最关心的是脱肛能好吗?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孩子长大,骶骨弯曲度逐渐形成,盆底肌肉力量增强,脱肛现象会慢慢消失。

只有少数孩子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肛门松弛时,才需要考虑手术。所以,发现孩子脱肛后,坚持科学护理,多数宝宝都能顺利康复。

孩子的肛肠健康需要从小呵护,及时关注排便细节,做好预防和护理,就能让脱肛问题“防患于未然”,让宝宝健康成长少烦恼!

来源:沈阳市肛肠医院订阅号

责任编辑:张博华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