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发生诸多变化,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老年人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反之,心理问题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身心健康。9月是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月,让我们一同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认识老年人心理健康
1.老年人常见心理变化
(1)认知能力改变:记忆力可能有所衰退,尤其是短期记忆。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变慢,思维灵活性降低。但长期记忆相对稳定,对过去的经历往往记忆犹新。
(2)情绪波动:可能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受到外界小事影响,变得敏感。面对生活中的失落,如退休、亲友离世等,易产生悲伤、孤独感。
(3)性格变化:部分老年人性格可能变得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习惯,不愿轻易改变。有的则可能变得依赖,渴望得到家人关注和照顾。
2.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身体机能衰退,各种慢性疾病增多,疾病带来的不适和生活不便,易引发心理负担。例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生活方式受限,可能使老人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2)社会因素:退休后社会角色转变,社交圈子缩小,从忙碌工作状态突然空闲,易产生失落感。家庭关系方面,子女不在身边、家庭矛盾等也会影响老人心理。如空巢老人,缺乏子女陪伴,孤独感强烈。
(3)心理因素: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自我认知偏差等。部分老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衰老,对身体轻微变化过度担忧,影响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应对
1.孤独感
(1)表现:常感觉孤单,渴望与人交流,独自生活时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
(2)应对方法:
参加社交活动:鼓励老人参加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如老年合唱团、书法绘画班等,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利用科技手段:教会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通过视频通话与远方子女、亲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
养宠物:养一只宠物,如猫、狗等,给予陪伴,增添生活乐趣。
2.焦虑和抑郁
(1)表现:焦虑表现为过度担心未来事情,坐立不安,睡眠质量差;抑郁则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责自罪,甚至有自杀念头。
(2)应对方法:
心理调适:引导老人培养兴趣爱好,如钓鱼、下棋等,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鼓励老人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心态,遇到问题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运动锻炼:适当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每周坚持一定次数,每次30分钟左右。
寻求专业帮助:若焦虑、抑郁症状严重,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帮助,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改善症状。
3.认知障碍
(1)表现:记忆力减退,计算能力下降,语言表达困难,空间定向障碍等,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
(2)应对方法:
大脑训练:进行一些认知训练活动,如玩拼图、做填字游戏、背诵诗词等,锻炼大脑功能,延缓认知衰退。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类、坚果、蔬菜等,为大脑提供充足营养。
定期体检:定期带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认知功能评估,早发现问题早干预。
家庭和社会支持
1.家庭支持
(1)陪伴与沟通:子女应尽量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其需求和想法。定期组织家庭聚会,增强家庭凝聚力。
(2)尊重与理解:尊重老人的意见和决定,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不要强行改变老人,当有分歧时,耐心沟通,达成共识。
(3)关注健康:关注老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就医。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健康活动,如陪同散步、参加体检等。
2.社会支持
(1)社区服务:社区应建立完善的老年服务体系,组织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设立心理咨询室,为老人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
(2)医疗保障: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看病就医便利性。加强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3)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通过学习,增强老人自信心,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到晚年生活质量,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给予充分支持,让老年人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专家简介
曲丹丹,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
擅长: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各类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占位性病变。
来源: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