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作为人体血液循环的“核心发动机”,持续为全身输送血液,维系生命所需的关键物质,而心脏疾病目前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让我们一起唤起大众对心脏健康的重视。
眼下秋高气爽,但早晚温差大、冷热交替频繁的季节特点,让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心衰患者尤其需要加强防护,以平稳度过季节交替期。
保暖优先严防受凉秋季寒冷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可能诱发心衰加重。外出时需穿戴保暖衣物,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和四肢;室内保持适宜温度,避免直接吹冷风。同时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因其易加重心衰,而且感染和心衰是相互促进的恶化循环。一旦出现感染症状,需尽早开展抗感染治疗。
科学饮食控制出入量坚持低盐饮食,轻度心衰患者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3克,中重度患者不超过2克;密切监测饮水与排尿量,确保出入量平衡,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可通过每日早晨测量体重,判断是否存在水摄入过量的情况,且饮水时避免过急过快。
按时服药监测心率血压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部分心衰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会影响心率和血压,需每日监测:β受体阻滞剂注意心率不低于55次/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注意收缩压不低于100mmHg。若指标低于标准或出现大幅波动,可能提示心衰加重或药物剂量不当,需立即就医。
健康作息适度运动养成规律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营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心情愉悦。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同时避免在早晨低温时段外出运动,减少心脏负荷。
警惕危险症状及时就医出现以下症状时需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呼吸困难、喘憋、胸闷、气短;无法平躺睡觉、夜间憋醒、需坐起呼吸;双下肢水肿、口唇发紫、颈动脉怒张,伴随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这些表现均提示心衰可能加重,需要及时就诊。
定期复查掌握病情动态心衰患者需定期进行三项常规检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1.心脏彩超:查看心腔内结构、血液流动及心脏搏动情况,通过射血分数评估心功能,分析心衰恢复状况。
2.抽血化验:检测脑钠肽和肌钙蛋白含量,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后恢复进程。
3.胸部X线:观察是否存在小叶间隔增厚、肺水肿、上静脉充盈等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专家简介
姚宇,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擅长:熟练掌握心内科常见病诊治,擅长动态心电图、起搏器心电图分析及冠心病介入治疗。
来源: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