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今年的主题“做个洗手英雄”是指通过正确洗手这一简单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成为平凡生活中的健康英雄。
正确洗手能有效清除手上绝大部分病原体,显著降低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的感染风险。这个看似简单的习惯,实则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1.进食相关前后:准备食材前、用餐前;喂食婴幼儿前;处理生鲜食品后
2.个人卫生时刻:如厕后、更换尿布后;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处理伤口或照顾病人前后
3.外出返家之后:从公共场所返回家中;接触公共设施后;触摸宠物或处理其排泄物后;处理垃圾后
记住“接触清洁物品前,接触污染物品后”这一基本原则,就能让洗手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有效习惯。
1.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3.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4.弓:弯曲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5.大: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6.立:五指指尖并拢立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7.腕: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进行
整个洗手过程应持续20–30秒,建议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
沈阳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消毒与院感质控部主管医师吴妍
在日常实践中,不少人对洗手还存在一些误解,这些误区可能影响洗手的实际效果:
误区一:清水冲洗即可
清水虽能冲掉可见污垢,但对附着在皮肤油脂中的病菌清洁效果有限。肥皂或洗手液则能有效分解油脂,将病菌从皮肤上彻底剥离。
误区二:过度依赖免洗洗手液
免洗洗手液适合在户外等特定场合使用,但如果手部有明显污渍,其清洁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流动水洗手仍是首选方式。
误区三:忽视细节部位
指甲缝、指关节、手腕等部位容易被忽略,却正是细菌容易藏身的区域。完整的洗手过程应特别关注这些细节。
误区四:共用毛巾
即使每个人都认真洗手,共用毛巾仍可能造成交叉污染。建议使用个人专用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更为安全卫生。
洗手,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实则承载着深厚的健康意义。每一次认真的洗手,都是对健康的主动守护;在这个全球洗手日,让我们重新认识洗手的重要性,掌握科学洗手方法,培养良好洗手习惯。无论年龄、无论职业,我们都能通过这个简单而重要的举动,成为保护自己与他人健康的“洗手英雄”。
来源:沈阳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