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骨质疏松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重,强骨健身。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吴晓春医生提示,骨质疏松与体重管理和科学运动密切相关。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简单来说,原本坚固的骨骼变得像多孔的蜂窝煤一样,脆弱不堪。从微观角度看,骨骼中的矿物质不断流失,骨小梁逐渐稀疏,使得骨骼难以承受日常活动所带来的压力。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只是“缺钙”,其实骨骼健康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体重和运动是影响骨骼健康的两大关键因素,它们就像骨骼的“支撑系统”和“锻炼计划”,缺一不可。
一、体重与骨骼:不是越瘦越好
(1)过轻的风险:体重过低(BMI<18.5)意味着骨骼承受的机械刺激不足,骨量更容易流失,骨折风险增加。
(2)过重的风险:肥胖虽能提高骨密度,但会增加关节负担,反而提高跌倒时的骨折风险。
(3)理想状态:BMI维持在18.5-23.9之间,给骨骼适度的压力,同时避免过度负荷。
二、运动与骨骼:用进废退的道理
骨骼遵循“用进废退”原则,适度的机械刺激能促进骨形成:
(1)负重运动:快走、慢跑、爬楼梯、跳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2)力量训练:哑铃、弹力带等,每周2-3次,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
(3)平衡训练:瑜伽、太极等,提高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三、不同人群的运动建议
(1)年轻人:多做高冲击运动(篮球、网球),帮助建立更高骨量峰值。
(2)中老年人:以中低强度负重和力量训练为主,注意安全。
(3)骨质疏松患者:避免弯腰、扭转、高冲击动作,选择散步、轻柔力量训练。
四、实用行动建议
(1)每天快走30分钟,分次完成也可以。
(2)周进行2次简单力量训练。
(3)保持健康体重,避免极端节食。
(4)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帮助维生素D合成。
(5)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早发现问题。
骨骼健康是一生的事业,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均衡饮食,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正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投资。从今天开始,从一次快走、一杯牛奶、一次力量训练做起,让骨骼更强健,让生活更有底气。

吴晓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硕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擅长诊治内科各系统疾病,尤其对糖尿病及其相关各种急慢性并发症、高尿酸血症、痛风、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常见疾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常见肝脏疾病、肝硬化的急慢性并发症、肝衰竭、药物性肝病等疾病有着深入的研究。
来源: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