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健康频道>>活动
从“天使白”到“志愿红” “00后”大学生 在志愿服务中“沉浸式”成长

2022-06-15 06:54:19    来源:沈阳晚报 分享到:

“大家注意保持1米安全距离,扫码登记。”“大叔,请说一下您的姓名、身份证号,我来帮您登记……”近日,在和平区幸福里社区附近的一个便民核酸采样点,“00后”大学生志愿者杜俊函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参与抗疫志愿服务了。2022年初开始,他先后变身“天使白”和“志愿红”,始终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他说:“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参与身边的抗疫行动,我感到无比光荣!”

杜俊函是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虽然现在在家准备期末考试,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从他娴熟的动作和周到的服务便可以看出,这个2002年出生的小伙子不仅是志愿服务的一把“老手”,更是一把“好手”。

“00后”变身“大白”坚守沈阳东大门16天

2022年寒假将要结束时,刚上大一的杜俊函得知沈阳东陵站高速路口急需志愿者时,他没多想就报了名。“我的妈妈是位医生,当她得知我有这样的想法后也非常支持。”杜俊函说。

不去不知道,一去才发现,志愿者的工作可不是简单地跑跑腿、打打杂。杜俊函回忆,当时是2月末,志愿工作的忙碌先不说,仅是长时间站在户外,寒冷对他来说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在高速路口的志愿者要负责严格“把关”,而这项“把关”需要掌握核酸检测等相关专业性的操作,所以杜俊函提前进行了培训,其中包括如何扫码采集信息、如何正确进行核酸采样。杜俊函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核酸采样的专业、有效,那段时间我常拿家人做实验。就这样,我很快变身‘大白’,守在了沈阳的东大门。”

杜俊函家住铁西区,距离东陵站高速路口有40多分钟的车程。当时到岗时间是7时,上岗前要做准备工作,所以,他每天5时30分就得起床。“原本以为过了高三就不用起早了,没想到起得更早了。”聊到这一段,这个大男孩儿开玩笑说。虽然苦,虽然冷,虽然要早起,但杜俊函还是咬紧牙关,坚守了16天!

志愿服务是第二课堂让他感受担当

宅家上网课的这段日子,杜俊函又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社区的“志愿红”。三四月份,杜俊函一直在和平区长白街道幸福里社区的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

当时,他每天平均在户外要站上近10小时,有时忙得中午吃不上饭,最晚的一次,从7时多忙到22时多。幸福里社区书记刘洋说起这个小伙子,直言他是大家信任、依赖的“大帮手”。面对大家的夸赞,杜俊函也并不觉得怎样,提起那段志愿者的经历,他说:“之前有疫情,都是大家保护着我们,现在我也勇敢地走上了抗疫岗位,和众多医护人员一起保护大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志愿服务这个‘沉浸式’的第二课堂,我担起了责任、感受了担当、领悟了协同、厚植了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也知道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应该上,也必将挺身而出!”

听到居民的真诚感谢觉得一切都值得

当前沈阳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于平稳,但防疫之弦仍需时刻紧绷。杜俊函在期末复习期间,只要有空就会前往幸福里社区“领”工作。因此,在社区附近的核酸采样点还是可以经常看到他的身影。遇到不会操作的老年人,他就耐心讲解,用笑容面对每一位前来做核酸采样的市民。从协助居民扫码,再到维持现场秩序,每个环节他都能耐心细致地做好服务。看着他来回穿梭在队伍之间,好多附近居民都给这位“00后”点赞。

“之前守在高速路口是寒冷,现在穿上防护服是闷热,穿了两三个小时,就汗水直流,做志愿者工作,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这是历练,也是成长。”杜俊函表示,通过志愿服务,他看到了沈城人民的众志成城;看到了社会各个角色的奉献付出;看到了人们的真诚感恩……每当看到大家的积极配合,听到居民对他说一声“谢谢”时,他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记者吕佳 摄影记者常晟罡


责任编辑:张越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