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健康频道>>康养课堂
高温天不想血糖“捣乱”?做好这4件事,比盲目忌口更有用

2025-06-20 14:15:54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夏季气温攀升,不少血糖异常人群会发现,即使饮食和生活方式没有明显变化,血糖却比平时更难控制。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让血糖管理变得复杂。为何夏季会成为血糖的“多事之秋”?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应对?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中医视角:夏季为何容易血糖波动?

传统中医将血糖异常称为“消渴”,《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其证皆起于中焦而及于上下”。所谓“中焦”,即脾胃所在,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精微并输布全身,若脾主运化功能失职则可能导致消渴发生。而夏季的气候特点,恰恰容易影响脾的功能,进而引发血糖波动,以下几个因素,看看你是否中招?

暑热伤津,血液浓缩

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量增加,如果未及时补充水分,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糖浓度出现暂时性升高(就像熬糖水时水分蒸发后变得更甜)。

中医解释:津液外泄为汗,过度出汗会耗伤津液,引起体内燥热,燥热则伤阴,而阴虚燥热正是消渴的常见病机之一。

现代医学补充:脱水会使血液浓缩,造成血糖检测值“假性升高”。此外,高温还可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影响血糖调节能力。

贪凉伤脾,湿浊内生

炎炎夏日,冷饮、冰镇瓜果成为大家的心头好,虽然能短暂降温,但过量使用可能损伤脾胃功能。

中医解释:“脾喜燥恶湿”,生冷食物会损伤脾阳,削弱脾的运化能力,导致水湿内停,形成湿浊。湿浊困脾时,精微物质无法正常输布(类似现代医学的糖代谢紊乱)。

现代医学补充:饮用冰镇饮品会让胃部经历急剧的温度下降,与胃部理想的消化温度(约37°C至38°C)相悖,温度突变可能引起胃部血管收缩,减缓血液循环,降低胃液分泌效率,导致消化不良等情况,间接导致血糖波动。此外,高糖冷饮(如奶茶、冰可乐)和甜度高的水果(如西瓜、荔枝)也会直接推高血糖。

情绪“中暑”,肝脾失调

夏季燥热容易让人变得焦虑、烦躁,而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血糖。

中医解释:“怒伤肝、思伤脾”,情绪波动会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

现代医学补充:这些情绪波动会促使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的释放,使肝脏释放更多葡萄糖,导致血糖短期上升。

熬夜耗阴,血糖失衡

夏季昼长夜短,很多人习惯熬夜,但睡眠不足对于血糖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医解释:“人卧血归于肝”,长期睡眠不足会耗伤肝阴,导致肝火旺盛,进而影响脾胃功能,使血糖调控失衡。

现代医学补充: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皮质醇分泌,进一步推高血糖水平。

面对夏季的多重挑战,血糖管理需“标本兼顾”,结合中医“从脾论治”原则和现代医学建议,通过这4种方法科学控糖:

科学补水,讲究方法

为避免血液浓缩导致血糖升高,夏季补水要做到“主动、少量、多次”。不要等口渴了才想起喝水,每隔一段时间就喝上几口,每次100-150毫升为宜,保证每天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远离含糖饮料,选择温开水、淡茶水等,既能解渴又不伤脾胃。

适度运动,避开高温

夏季运动要选对时间和项目,尽量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锻炼,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外出。以中华通络操、八段锦等舒缓的有氧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耗伤正气。

合理饮食,健脾祛湿

饮食上,减少生冷、甜腻食物的摄入,避免直接损伤脾阳。多选择健脾的食材,如山楂、乌梅、桑椹、薏米、芡实等,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可以健脾开胃、消食化浊;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经,能够敛脾精,生津止渴;桑椹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肾经,可以滋阴润燥。还有苦瓜、苦菊等苦味食物,既能清热解暑,里面含有的活性成分还有助于调节糖代谢。

情绪管理,心静自然凉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夏季控糖的关键。每天花10分钟练习腹式呼吸或正念冥想,可降低压力激素水平,间接稳定血糖。培养让自己静心的爱好,比如书法、绘画、钓鱼等活动,能转移注意力,避免情绪“中暑”影响肝脾功能。

夏季血糖管理就像打理花园:既要及时“浇水”(科学补水,避免脱水),也要“松土除草”(健脾祛湿+情绪管理……),更需“定期修剪”(规律监测),多管齐下,做一位合格的园丁,才能让血糖稳稳过夏天。

来源:以岭健康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博华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