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教授刘勇,被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授予 “辽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刘勇, 196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
他创新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简称“10合1混采技术”)和“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简称“全场景信息系统”),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
“10合1混采技术”解决了全员筛查核酸检测速度慢的难题,得到孙春兰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并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向全国发布。“全场景信息系统”是针对疫情管控流程研发的科技软件,具有操作简单、低成本、省人力、高效快速、信息传递精准及时的优点,使核酸采集速度大幅提升至8—10秒/人。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近百座城市约15亿人次使用了这两项技术,为完成国务院要求“千万以上人口城市在24小时内完成区域核酸检测任务”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对于减少疫情播散、缩短隔离封控时间、维护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每天早上刚过六点半,他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晚上,过了下班时间,他还在实验室忙个不停。今年62岁的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是同事们的好榜样、学生们的好老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教授刘勇。
职业生涯近四十载,刘勇一直身先士卒、兢兢业业。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作为一名老党员、老专家,刘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披挂上阵,冲上抗疫一线。
疫情初期,他建设的加强型核酸检测实验室,被称为行业典范;他带领团队36小时高质量完成编写《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指引》。他担任省新冠检测专家组组长,督导检查、验收评审核酸检测百余家实验室,帮助数十家医疗机构规划和设计实验室方案,并对省内基因检测人员展开培训,始终忙忙碌碌,节假日无休,但他从不喊累从不叫苦。
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从2020年至2022年, 刘勇8次带医疗队支援外地,足迹踏遍大连、沈阳、营口、天津、葫芦岛、丹东等地。
其间,为了提升核酸检测效率,他牵头研发了“新冠病毒核酸 10 合 1 混采检测技术”和“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刷新国内核酸检测效率新记录。如今,这两项研发成果已成为全国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必不可少的利器,是在中国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所作出的辽宁贡献。截至4 月 18 日,全国28省近百座城市使用了这两项技术,为千万以上人口城市在24小时内完成区域核酸检测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减少疫情播散、缩短隔离封控时间、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骥伏枥初心坚,从初入检验医学科的“新兵”到如今医院的学术带头人,无论是在医院的日常工作还是疫情防控一线,刘勇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只要国家和社会需要,我这普普通通小老头随时冲锋陷阵。用尽职业残值,耗竭余热方得始终!” 从刘勇口中说出的这句话语朴实无华,却令人感动。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