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健康频道>>名医名家
韦小丽:行走山乡,守护群众健康

2025-02-21 10:35:12    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原标题:

全国人大代表、白沙黎族自治县医疗集团牙叉社区分院副院长韦小丽:行走山乡,守护群众健康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灵云

对全国人大代表、白沙黎族自治县医疗集团牙叉社区分院副院长韦小丽的采访只能约在晚上。最近一段时间,她忙着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早上8时,她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一天的工作;上午10时,她实地调研孤独症患儿康复治疗情况;趁着中午村民在家休息,她又来到营盘村入户走访……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经验的乡村医生,韦小丽最关心的是基层医疗和群众健康。

2023年,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赴京参会,韦小丽提出《关于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农村高龄老人健康管理,推动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人才资源向基层倾斜》等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认真办理。2024年,她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调研了解的情况,继续围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我来自农村,要把村民心声带到全国两会,让他们的需求被看见。”韦小丽始终记得,2000年,自己成了七坊镇长龙村第一个从学校里走出来的乡村医生。当时,村里没有专门的卫生室,药物资源比较匮乏,诊疗手段仅有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这传统三大件。为给老百姓解除病痛,她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需要,背上医药包就出诊。春去秋来,一袭白褂走村串户,韦小丽亲眼见证了基层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

“这两年,农村医疗条件越来越好。”韦小丽开心地向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细数,全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逐步规范,输液大厅、理疗室、药房、卫生间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医疗柜里的药物更充足,血氧仪、AED除颤仪、心电图机等也配备到位,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买上药看好病,“优质医疗资源也在不断下沉基层。比如青松乡,距离白沙县城有50多公里,山路崎岖,车程将近一个小时,如今上级专家每周定期坐诊,乡里的老百姓都获得了实惠。”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韦小丽调研的脚步依然忙碌。因为,她又“盯”上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乡村医生队伍。

“2025年全国两会,我将围绕培养乡村全科医生提出建议。”韦小丽解释,与大城市大医院里细致的专科划分不同,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村医往往承担着全科医生的工作。她在村卫生室工作20多年,早已锻炼成“多面手”,老人高血压降得下来、孩童发高烧能解决、孕妇生孩子可以接生,更不用说利用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时常一个人处理来自不同科室的患者。

深知村医这份工作的辛苦,韦小丽还准备建议,重视解决村医队伍“半医半农”的身份尴尬。她说,乡村医生工作压力比较大,通常没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清早、晚上以及节假日,趁着居民在家的时候上门开展医疗服务是常态。为此,她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村医工作及生活待遇的保障,村医干事有动力,农村百姓才会更加有所“医”靠。

记者手记

村民亲切地称她为“女儿医生”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长龙村,韦小丽当了20多年乡村医生,被十里八乡的村民亲切地称为“女儿医生”。

一年年下来,她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小道,熟悉每一户村民的健康情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有烟酒嗜好,她一清二楚。更有时,她自掏腰包给困难的群众买药、送药。村民也爱她,自家地里的蔬菜水果,“总要先送给小丽医生尝尝”。

都说“大医精诚,医者仁心”。过去,韦小丽奉献青春守护一村村民健康。如今,她从乡村走到社区,服务着近50个连队、1万多名乡亲,肩负白沙县城3个居委会共25925名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她更是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从深山走进人民大会堂,当好人民“代言人”,为群众健康鼓与呼。


责任编辑:张越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