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健康频道>>名医名家
【健康知识】【二十四节气】 秋分养生之道

2025-09-23 08:58:29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秋分者,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天地之气由阳盛渐转阴盛,燥金当令,寒凉之气日显,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田霞提示,秋分时节养生贵在顺应天时,调和阴阳。

5b53a95b41cebf9136ff9f8a8115e66

一、起居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分后昼短夜长,应调整作息,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清晨6-7点起床(顺保证充足睡眠,是收敛神气、养阴护阳的基础。秋分后凉燥明显,需注意颈项、肩背保暖,尤其避免穿低领、露背装、露脐装。背部督脉、膀胱经为阳经之海,受寒易伤阳气,引发感冒、旧疾(如颈椎病、咳喘)复发。睡眠时盖好腹部,避免穿露脐装。脾胃虚寒者尤需注意,可选用肚兜或温热敷贴。

二、调节情志

秋季万物萧条,易使人产生悲秋情绪,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此时应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登高远眺、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以顺应秋季“收敛”的特性。

三、运动养生

秋分时节运动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既能舒展筋骨,又能促进气血运行。

但要注意把握运动时间,早晨气温较低,可待日出后再进行运动,此时阳气升发,不易受凉;傍晚运动后要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寒气入侵。还要控制运动强度,运动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惫为宜,中医讲究“过犹不及”,过度运动反而会耗伤气血,影响身体健康。

四、饮食调养

秋分后气候干燥,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咳嗽少痰等“秋燥”症状,饮食应以滋阴润燥、健脾益胃为主,同时兼顾阴阳平衡,避免食用过多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

适宜食材:

滋阴润燥类:梨、百合、银耳、蜂蜜、芝麻等,如梨可生吃或煮梨水,能润肺止咳;百合煮粥或煲汤,可养阴清心。

健脾益胃类:山药、莲子、南瓜、小米等,山药被誉为“药食同源”的佳品,可炒食、煲汤或煮粥,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平补类:鸡蛋、瘦肉、鱼类等,可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食疗方推荐:

百合银耳粥:百合15克、银耳10克、粳米50克,将银耳泡发后与百合、粳米同煮,煮至粥熟后加适量冰糖调味,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

山药莲子汤:山药20克、莲子15克、红枣5颗,加水煮熟后食用,能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川贝雪梨汤:雪梨1个、川贝母5克、冰糖适量,将雪梨去核切块,与川贝母、冰糖同煮,可润肺止咳、清热化痰,适用于秋燥引起的咳嗽。

秋分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规律,通过调整起居、运动和饮食,使人体阴阳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协调,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也应有所差异,如有特殊健康问题,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调理。

专家介绍

田霞

沈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科主任

个人简介:从事临床工作20年。在康复医学方向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针对肝病常见的肝硬化腹水、腹胀、腹痛、黄疸、失眠等制定了系统的诊疗方案,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对于各种骨与关节软组织疼痛、带状疱疹、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经验。把康复的理念推广至“治未病”,关注亚健康人群的康复,中医内治外治相结合,发挥中医优势: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来源: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张博华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