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5%-10%的肾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已出现肿瘤通过肾静脉扩展至下腔静脉。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严重性和临床挑战性极为突出,术中必须精细操作,避免损伤下腔静脉及周围血管组织,以防出现严重出血,必要时可能需要体外循环支持以稳定血流。此外,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血栓形成及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也要求术后细致的管理和持续的监控。因此,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取栓,一度被视为泌尿外科风险系数最高的手术。
近日,在泌尿外科孔垂泽教授、毕建斌教授的带领下,在心脏外科、麻醉科及手术室团队的全力配合下,孔垂泽教授、张墨教授团队顺利完成了一台高难度、高风险的肾癌根治切除及下腔静脉癌栓取栓术。2个月前,67岁的患者王先生因明显消瘦、乏力等症状于外院进行检查,结果提示右侧肾脏中下极一大小约8cm肿瘤,肿瘤已沿肾静脉侵入进下腔静脉形成癌栓。这一结果对王先生一家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然而辗转多家医院,均因手术风险过高未能得到手术治疗。抱着不放弃的态度,王先生慕名来到我院,向孔垂泽和张墨教授团队寻求治疗。
入院后,我院CT进一步证实了王先生右肾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及右肾静脉癌栓形成。阅片后,张墨教授随后安排了肾脏增强MRI、静脉MRV、PET-CT等精准检查,MRI三维重建可以清晰地看到癌栓分级为2级(Mayo分级)。幸运的是,PET-CT提示肿瘤没有出现远处转移,患者仍有手术治疗指征。面对如此棘手和复杂的病例,张墨教授邀请心脏外科、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MDT),针对术中静脉游离范围及下腔静脉切开后大出血和取栓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充分讨论,最终制定了开放性右肾癌根治切除术联合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的手术方案。因术中需暂时阻断肝下下腔静脉及左肾静脉,为维持全身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外科提供了经右侧股静脉、颈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方案,并备用开胸体外循环作为应急措施。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麻醉科谭文斐教授、王洪南医师的保驾下,在梁馨之护士长带领的手术室护理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手术如期进行。手术开始,心脏外科师恩祎教授和于鹏医师首先游离股静脉并置管,为后续体外循环的建立奠定基础。随后,泌尿外科孔垂泽教授和张墨教授经过腹部纵行切口完成肾脏的暴露,并小心游离左右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以便接触并进行后续癌栓的切除。肿瘤体积巨大给术野造成的局限、肿瘤周围组织的粘连及癌栓随时可能脱落的风险,给上述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挑战。在孔垂泽教授和张墨教授有条不紊的操作下,在不到1小时的时间里,右侧肾脏已被基本游离,肿瘤浸润的下腔静脉也已经充分暴露在外,手术即将进入风险最高的阶段。随后,心脏外科团队上台沿右侧股静脉、颈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系统并转流。同时,心脏外科团队及时启动了自体血回输装置,以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在反复确认癌栓范围后,孔垂泽教授逐一阻断下腔静脉癌栓近心端、远心端及对侧肾静脉,精准剖开下腔静脉,充分规避潜在风险。在孔垂泽教授的耐心剥离下,癌栓被完整取出,术中经食道超声未发现癌栓脱落的迹象。在完成下腔静脉壁修补后,全部阻断被撤除,静脉切口无渗血,也宣告着手术的重要阶段顺利完成,整个阻断过程仅历时7分钟。最后,泌尿外科手术团队顺利完成肿瘤源头的右肾的切除。历经3小时,手术最终顺利完成,患者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后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术后第1天即脱机拔管,转回泌尿外科病房,术后各化验指标均未见异常,术后第7天顺利出院。
在这场跨学科协作的高难度手术中,泌尿外科、心脏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克服了手术中的巨大挑战。从术前评估到手术操作,再到术后监护与康复,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了我院在技术、设备和团队协作上的强大实力。未来,中国医大一院泌尿外科将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践行多学科合作理念,勇于面对技术挑战,肩负起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重托,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