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浑南院区普通外科(肝胆胰)葛金年副教授团队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一名罹患胆管末段癌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前不久,周身暗黄,皮肤瘙痒难忍的冯先生(化名)来到浑南院区普通外科(肝胆胰)葛金年副教授处就诊。来院前,患者曾因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及陶土样便于当地医院就诊,影像检查发现胆总管下端占位,考虑病情不乐观,建议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后续治疗。基于对中国医大一院的信任,患者在家属陪伴下由外市转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一步诊疗。葛金年副教授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胆管末段占位性病变,胆总管胰腺段管壁增厚,管腔闭塞,胆管末端癌可能大。
胆管末段癌属于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远处转移迅速,一旦局部进展或远端转移或将丧失手术机会,且预后极差。但当时患者基础状态不佳,进食、睡眠均较差,近一个月体重减轻约5公斤,梗阻性黄疸合并胆道炎性反应重,总胆红素水平已近正常值的60倍。这种情况下,如果急于开展手术,极易造成急性肝功能不全,后果不堪设想。团队科学制定治疗方案,经介入治疗科会诊,首先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为患者行减黄治疗,排出阻塞胆汁及炎性渗出物。20天后,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减低,治疗团队决定为患者开展综合评估并限期进行手术治疗。
长期以来,胆管末段癌的常规手术治疗方法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因胆管末端与周围多个器官关系密切,若要实现肿瘤根治性切除并降低复发风险,手术通常需要切除部分胃、肝外胆管、空肠,胆囊,胰头及十二指肠,还要将剩余组织再与肠道组织进行吻合以重建消化道的正常功能。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涉器官多、解剖关系复杂、吻合重建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故被誉为普通外科手术“皇冠上的明珠”。术前,经过详细的个体化评估,结合患者“创伤小、迅速恢复”的实际需求,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和术前交代,葛金年副教授团队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患者实施微创手术。
手术过程中,达芬奇机器人的三维高清视野与稳定成像为术者提供了超越人眼极限的清晰、放大、立体手术视野,帮助术者精准辨识细微血管与神经,更大限度避免相应组织功能受损;通过发挥机械臂7个自由度的超强灵活性,术者精准完成了一系列精准操作,如胰腺钩突处狭小空间内的复杂分离、精细解剖及高难度的胰肠、胆肠、胃肠吻合重建,极大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使机器人辅助技术的显著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在麻醉科安全精准的麻醉管理和手术室默契无间的支持配合下,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此例术式将传统开腹手术长达15cm左右的切口缩短为5个1-2cm左右的小切口,同时,机械臂操作的精准灵活,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在提高手术质量、减轻痛苦、加速恢复等方面为患者带来了诸多益处。
该例手术的成功开展,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勇攀高峰、精诚协作的共同成果。浑南普通外科(肝胆胰)将在葛春林教授的指导下,在科室负责人李柏峰教授的带领下,继续向着学科高质量发展目标锐意进取、不断突破,将更多尖端技术应用于临床,为区域内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精准、舒适的诊疗服务。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