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健康频道>>特色医院
生死时速!与喉外伤的惊险赛跑——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的两次“极限营救”

2025-07-26 16:40:17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同麻醉科、介入治疗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高效联动,成功救治两位意外喉外伤患者。惊心动魄的抢救伴随复杂困难的手术,充分体现了我院面对急危重患者的出色应急反应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

玻璃成“凶器”,争分夺秒打通“生命通道”

急诊室的空气瞬间凝固。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呼救:“喉外伤!呼吸困难!急需会诊!”——时间,在此刻成为了最宝贵的希望。韩先生酒后不慎被玻璃割伤咽喉,伤处深达气管,造成喉和气管多发骨折,同时合并甲状腺上动脉断裂。患者随即鲜血汹涌,剧痛难忍,吞咽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面对如此危重的喉外伤患者,耳鼻咽喉科负责人王琰教授带领科室迅速组建应急抢救小组,由杨会军教授带队,联合手术室、麻醉科组成紧急救援团队,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进入手术室后,团队密切配合,紧急气管切开,保证气道通畅,并快速诱导,全麻,为后续操作奠定基础;随后扩大创口,逐层分离,清除异物,清晰显露动脉断端并确切结扎止血;仔细探查静脉,并结扎损伤静脉断端,有效避免了血压回升后静脉再次大出血的风险。由于患者喉和气管出现多发粉碎性骨折及粘膜、软骨撕脱,团队小心复位固定软骨,将喉内黏膜与软骨膜进行固定、缝合,以维持张力,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喉狭窄导致无法发音并终身带套管,顺利完成喉功能重建。

CT示患者皮肤破损(箭头示)气管软骨骨折(红框内示)伴多发气肿

意外“割喉”,低位气管切开重筑“呼吸之路”

患者王大爷骑电动车时被晾衣绳勒伤颈部,紧急送往我院就诊。来诊时患者颈部皮肤可见明显瘀斑,头颈部、肩部弥漫肿胀,皮肤紧绷,按压手感如同发面团——这说明头颈、肩部皮下充满了气体。患者同时存在声音嘶哑、呼吸急促,每一次呼吸都只能通过微弱的气流。喉部作为呼吸和发声的关键通道,结构精细且脆弱,一旦遭受严重外伤,可能很快造成窒息或大出血,危及生命,耳鼻咽喉科治疗团队迅速进行术前相关准备,开始进行手术救治。考虑到王大爷存在喉部断裂、水肿和损伤所致潜在腔隙,麻醉无法经口快速建立气道,耳鼻咽喉科杨会军教授果断在局麻下为患者实施了低位气管切开术,气管上提,成功建立稳定气道。

CT可见患者气管变形(红框示)伴大量皮下积气

在全麻后,手术进入核心阶段,术中可见患者颈部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均已断裂,甲状软骨粉碎性骨折,喉气管断裂,甲状腺峡部断裂。面对复杂的情况,团队凭借默契配合与精湛技艺,自内而外、从后向前分8个点分别缝合气管内黏膜和气管软骨,同步打结固定,确保喉腔与气管断端精确对合,重建完整通气管道。随后对甲状腺断端进行缝扎止血,在彻底控制出血的同时避免损伤周边神经及腺体组织。

守“护”希望,从手术台到康复路

二位患者术后分别转入监护室,护理团队紧密配合保障术后护理康复。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护理团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进行专业气道管理,确保患者的“新生生命线”时刻畅通,同时细心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警惕皮下气肿的变化。考虑到患者无法经口进食,护理团队通过鼻饲管注入高蛋白营养液,为患者康复提供营养保障。此外,及时为患者进行专业心理疏导,以温暖关怀抚平创伤带来的焦虑。在医护团队无微不至的照料下,韩先生和王大爷很快康复出院。

“以病人为中心”,以医者仁心托举生命之光

两名患者的成功救治,是医院应急反应能力、精湛手术技术和多学科协作实力的生动体现。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诊疗团队临危不乱、高效联动,全方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从急诊快速响应的绿色通道,到手术台上的“精雕细琢”,再到术后监护的细致入微,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我院医护人员的智慧、汗水和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咽喉虽小,却是生命气息与人间话语的必经之路,承载着生存最基本的尊严。每一次成功的救治,都是对脆弱生命最坚实的守护。未来,耳鼻咽喉科将继续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用专业与担当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通道和健康幸福保驾护航!

韩先生和王大爷的经历,为我们敲响了沉重的安全警钟。小小的咽喉区域,为何如此致命?1、瞬间窒息:咽喉是呼吸的“要塞”。一旦气道(喉或气管)被割裂、堵塞或严重肿胀,几分钟内就能让人窒息。2、致命大出血:咽喉周围密布着重要的血管(如颈动脉、颈静脉)。外伤极易伤及这些大血管,导致迅猛、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3、结构精细复杂:咽喉承担着呼吸、发声、吞咽三大核心功能。一旦受损,即使保住了性命,也可能留下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后果。

警惕!生活中的“隐形杀手”

韩先生和王大爷的悲剧源于意外,但这类意外大多可以防范。日常生活中,请务必警惕这些潜在的“喉中利刃”:1、“看不见的刀锋”:高空垂落的电线、风筝线、鱼线等,在绷紧状态下锋利无比,极易割伤颈部。骑车、摩托车时经过相关区域要特别小心,佩戴护颈装备更安全。2、身边的尖锐物:玻璃制品(杯、瓶)、刀具、金属片、尖锐的玩具零件等,在工作或家庭环境中都很常见。使用时务必小心,妥善存放,避免意外滑倒或碰撞导致伤害。尤其要教育孩子,绝不能在口含铅笔、筷子、棒棒糖棍、吸管等物品时奔跑或打闹。3、运动与交通风险:激烈的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撞击颈部)、游泳跳水失误撞池底、交通事故中安全带勒伤或方向盘撞击颈部等。4、家居隐患:家具的尖锐边角(尤其儿童身高范围内)、浴室湿滑易摔倒撞到洗手台边缘等。若不幸遭遇咽喉颈部外伤,切勿自行用力按压伤口。不恰当的处理可能加重损伤或压迫气道。须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20),保持相对安静,等待专业救援。

责任编辑:张博华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