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屁股又肿又痛,坐立难安地熬了20多天,实在撑不住了……”28岁的李女士至今对前段时间的经历心有余悸。她左侧臀部的肿胀范围已扩大至11.7×8.0×6.0厘米,最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确诊为“肛旁囊肿”,通过手术才摆脱困扰。这一案例也让“肛旁囊肿”这一常见却易被忽视的疾病进入公众视野。
什么是肛旁囊肿?
肛旁囊肿是肛门周围或臀部皮下组织内形成的囊性肿物,如同皮肤下的“囊袋”,内部可能充满液体或半固体物质。
临床常见类型包括:
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导管堵塞引发
肛腺囊肿:与肛门腺体感染相关
表皮样囊肿:由表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肛旁肿痛易与肛周脓肿混淆,二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若将肛旁囊肿误当作肛周脓肿进行切开引流,无法根除病灶,还会因囊壁破坏、边界不清增加后续手术难度,难以一次性切除干净。因此,沈阳市肛肠医院通过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后,才确定了“肛旁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案。
大囊肿手术有多难?
3小时手术攻克三大难关
肛肠外科专家团队历时3个多小时,成功完整切除囊肿,从根源上避免复发。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感染,顺利出院。这一案例印证了肛旁囊肿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由于李女士的囊肿体积过大,手术面临多重挑战:
解剖复杂,操作空间受限:肛周血管神经丰富,稍有不慎可能损伤括约肌影响排便功能,且位置较深导致视野狭窄,操作难度极大;切除范围广:囊肿占据较大空间,需精准切除病灶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术后恢复难度高:创面大导致感染风险增加,需要精细护理配合。
术后,患者及家属为表达感激,向肛肠外科五病区主任王志刚及全体医护人员赠送了写有“医术精湛尽心尽责医德高尚仁心仁术”的锦旗,这既是对医疗服务的认可,也为肛旁疾病的诊疗增添了实践注脚。
早期信号别忽视,四招预防很关键
肛旁囊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轻微肿胀、隐痛,易被误认为“上火”或“磕碰”。但随着囊肿增大,会出现明显胀痛,甚至影响行走和坐姿,如李女士般因肿胀范围扩大导致疼痛加剧,严重影响生活。
其实,肛旁囊肿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预防:
注意局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保持干燥。
避免久坐:久坐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增加毛囊堵塞风险,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
穿宽松衣物: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和裤子,减少局部摩擦和闷热。
发现异常早处理:若摸到肛门周围有小硬块、轻微肿胀或疼痛,切勿硬扛,及时到肛肠科就诊,早发现早处理可避免病情加重。
李女士的经历提醒我们,身体发出的任何“不适信号”都应重视,即便涉及“尴尬部位”,也不能因不好意思而拖延。健康无小事,及时就医、科学处理,才能减少病痛困扰,保障生活质量。
来源:沈阳市肛肠医院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